2024年9月20日 星期五

信仰就是不斷自我打臉的真香旅程

    「即使世界上所有男人都死光了,我也不可能和你結婚。」──《傲慢與偏見》
    西元2000年之後台灣崛起許多被當時稱為經典的偶像劇,筆者雖然不太喜歡看愛情片,但有一種類型倒是現在還會看得津津有味──「歡喜冤家相聲組合」,不論彼此是曖昧對象、朋友還是家人角色,只要有他們互相鬥嘴的片段就很適合拿起爆米花邊吃邊看戲,看看這回合誰會勝出,因此當這樣的愛情片組合終成眷屬而不再吵架時,整部劇基本也該結束了......這點早在兩百多年前就被《傲慢與偏見》作者珍‧奧斯汀完全拿捏了。
    歡喜冤家的魅力之一就在於「打臉」的那刻,原本胸有成竹、信誓旦旦的宣告總會在不久的將來收穫回馬槍。越說不會喜歡,終究還是會因著對方的付出越是看到更多喜歡的部分,原本自我主觀的偏見就會逐步消弭,發現「其實他也沒有我想的那樣糟糕」,這在許多層面的人際關係上也是如此。
    我在擁有基督教信仰之前,對於宗教抱持以下的偏見:宗教是內心軟弱的人才需要、會去相信神明的人都是迷信被洗腦、宗教團體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錢財等等。這些想法都是透過聽別人說或是新聞媒體上的報導來形成,但我其實沒有好好看過任何一個宗教的教義,也沒有想花時間去找所有資料來比對,更不會想實際與宗教團體接觸。若不是姊姊邀請活動來嘗試傳道,我對於教會也絕對敬謝不敏。
    剛開始去教會時抱持的態度就如同《傲慢與偏見》的女主角伊莉莎白‧班奈特起初看待達西先生,不過這位達西先生的「實踐神學」非常不容易做到。如果是「不抽菸、不喝酒」這種我本來就不會做的事,可謂不費吹灰之力;然而「愛是恆久忍耐、持守清晨禱告、不要恨惡人而是恨惡背後的撒但、放下自我好惡來跟隨 神的想法」等等,對我來說非常困難和辛苦,也因為成為過去自己吐槽過的表裡不一信仰者,尷尬到想躲起來。
    現實中並不會是自己喜歡的人說的、救世主耶穌說的或是遇到攸關到性命的危機就能做到任何事,畢竟不是AI只要輸入指令就能執行,人還是需要在相關方面養成體質能力,好比沒有跑步習慣的人突然要跑馬拉松,或許可以激發腎上腺素賭賭看,但很可能終點站直接改成醫院急診入口。聖經中非常重視清晨禱告,耶穌被捕之前在客西馬尼山上叮囑門徒一起禱告,然而弟子們還是睡著了,站在一般人的立場可以理解因為他們輾轉逃離追捕的人,一直沒有可以好好休息的場合和時機,可是──這是左右基督耶穌命運的禱告,如果連唯一支持耶穌的弟子們都無法為祂做到,就沒有其他人可以做了。如果 神說了、耶穌說了,人就可以做到,反而不會有那麼多遺憾了吧!
    在對自己靈魂和肉體有益處的方面,即使打臉打腫了也要抓住機會,因為對於生命的改變與提升,這飯是真的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