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日 星期四

不合時宜的氣節

蘇格拉底之死,Jacques Louis David 1787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南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小時候國文課本會節選幾篇文言文作為教材,即使是出自不同朝代、文體、作者,但有種共通的特質──「忠誠」。不論是身陷囹圄(監獄)、流放邊疆甚至被以性命要脅,這些對於古代文人而言都比不上「名節」重要,深受以君主為尊的風氣與教育影響,即使沒人會看見這份氣節,他們還是寧可以死明志

    筆者常會試著將自己代入人物的情境,坦白說實在很難做到像那些忠臣烈士的決心。面對非同尋常會遭遇的牢獄、酷刑、自由與生命的剝奪,人性的趨利避害會想盡辦法免除前者的磨難,然而仍有少數人克服恐懼,只為捍衛信仰

    20世紀德國存在哲學家雅士培(Karl Jaspers,1883—1969)將蘇格拉底、佛陀、孔子、耶穌稱為「四大聖哲」,他認為前述四位人物在經歷挫折與苦難中真正達成「個人與信仰不再割裂的一體」,精神超越了一切有形質的侷限,成為許多尋求存在意義之人期望做到的指標。

    不過對於現在面對網路百家爭鳴、有限生命尋求最大幸福CP值的我們,對於許多價值觀抱持更多保留的態度,是否需要繼續忍耐?是否有其它更好的出路?能否擁有最多的快樂直到人生結束?筆者曾經想過如果蘇格拉底和耶穌基督其實有機會選擇逃亡,他們的門徒肯定非常願意保護老師逃去外邦,然而辯者如蘇格拉底,最終還是按照自我原則去遵循雅典的民主制度。

    未經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 ── 柏拉圖《申辯篇》

    目前因為性侵訴訟案被關押兩年多的鄭明析老師每天持續禱告和撰寫證道稿,在8月20日分享了一件讓筆者印象深刻的「小事」:我寫字寫到一半,原子筆因為夏天過熱,在地板貼片上爆開,墨水都流了出來。雖然用廚房清潔劑清理過,但還是清不乾淨。我擦了一千遍,依然沒辦法全都清乾淨。我另外用洗衣皂等用品擦拭了數百遍,但效果不怎麼明顯。於是我又用洗衣粉搓洗了數百遍,卻還是有痕跡,所以只好宣告這是「不可能的任務」。我問 神,犯罪後悔改是否還會留下痕跡,於是 神回答:「原諒是完全的。沒有那種會留下痕跡的原諒。」因此,我想:「罪要得到原諒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我體會到自己這樣做沒辦法消除根本的痕跡,於是明白了「漆上地板貼的顏色會快數百倍」。然後又體會到「原來 神用耶穌遮掩了我們」。

    萬物的結局近了,所以你們要謹慎自守,警醒禱告。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  ── 《聖經》彼得前書 4:7-8

    在人的立場,面對莫須有的指控與審判,都會認為耶穌沒有必要屈從,而耶穌一開始的禱告也是請求 神將這「苦杯」挪去;而在 神的立場,唯有按照行為來審判,直到最後 神都在察看以色列人是否能像約拿先知呼喊過的尼尼微城幡然悔悟,體會耶穌和其傳講的福音就是他們苦苦等待四千年的預言主角......遺憾的是並沒有,耶穌也在那刻完全「超越」了人性,與 神的內心成為一體,因此能在最後禱告說:「願 祢的旨意成全。

    如果當時耶穌基督順從祭司長的指控,並承諾不再傳福音,或許有機會平靜終老,但 神的旨意與祂的使命便無法成就。一般人為了求生或許得默默承受被汙衊的罪名,能用金錢解決的事反而是最簡單的,但是對於 神差派的彌賽亞耶穌,一切的最終目的只有「救援」,民族無法做到「迎接救世主」,由與 神合一的耶穌來補足,讓即使沒有機會見到基督的人,都能以著耶穌的名悔改和福音的實踐來完成救援,也能迎接到新郎耶穌的歷史。

    人生的終極意義為何?「超越」之人會真正瞭解。


為何雅典人要蘇格拉底死?| Corrupt The Youth

1.靈肉創造 2.要造就自己的靈肉 - 與鄭明析牧師見面與對話

感謝 神的慶典2 - 太陽光

根本在於...... - 攝理人加菲梅格的文字事工

雅斯培:當理性釜沉後,哲學始萌芽 - 香港01

【文史哲經典介紹:《四大聖哲》】─ 愛智者書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