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9日 星期日

沉默Silence//不推不推不推!看完你也會沉默



        17世紀二名葡萄牙耶穌會教士洛特里哥和卡爾倍為了尋找傳聞在日本棄教的恩師費雷拉神父,在沒有支援的情況下冒險偷渡到長崎,當地一些小村落在禁教令之下仍在暗中維持基督信仰,被專門掃蕩基督徒的官員到處捉捕基督徒,洛特里哥親眼目睹許多日本基督徒被酷刑折磨而死,使他對信仰逐漸產生動搖,而最終也輪到他要面對是否棄教的選擇。



        本身對基督教相關題材的作品有較高的期待,而《沉默》讓我覺得描寫很用心但情節起伏不大,全片就如其名一般氣氛壓抑沉悶,相對之下並沒有像《受難記:最後的激情》(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的張力,但彷彿重見耶穌和使徒時期一邊躲避宗教逼迫,一邊在地下墓穴傳福音的歷史,在極致的患難中看見極致的信仰之展現。


                首先兩位涉世未深的葡萄牙教士和被宗教迫害的日本基督徒形成強烈對比。當洛特里哥和卡爾倍好不容易到達日本,一拿到晚餐立刻狼吞虎嚥,但看到日本信眾都誠心做飯前禱告才意識到而趕緊禱告;日本基督徒寧死不願踩聖像、向耶穌十字架吐口水,神父為了不再承受精神和肉體的折磨而棄教。
                或許「試煉見真信仰」,當安逸順利時覺得「持守自己的信念」理所當然,一旦環境或人為因素強迫你丟棄秉持的信念,你會選擇屈服還是堅持下去?電影中不斷出現「踩聖像」的片段,監督的日本官員還勸誘說:「只是形式而已。」「用腳輕輕碰一下也可以。」但唯有內心放棄屈服時,身軀才會實行所不願做的事情,如同彼得在耶穌被捕後三次不認主,而那可能成為畢生的遺憾與痛苦。


                洛特里哥被捉住和一些日本基督徒等待發落時,他歇斯底里地問:「你們都會死,怎麼還能這麼平靜?」一名女弟子單純地回答:「因為有天國不是嗎?那是比這裡更好的世界。」這點出了耶穌時期的使徒們為何能有殉教的勇氣和信心,因為他們透過耶穌的教導瞭解何謂正確和靈魂歸宿,固然有面臨死亡的畏懼但他們知道這不會是無謂的犧牲,而《沉默》洛特里哥因腦中太多自己的論斷而無法以所學習的聖經話語來解開疑問,因只困於自己的懷疑而覺得 神一直「沉默」。
                 片中有一段我覺得很精彩的是日本奉行和洛特里哥的辯論,顯示出文化的衝突對立,以及當時日本排外的態度。儘管知道神父們分享的聖經道理是好的,但為了鞏固政權與既有的宗教信仰,日本選擇禁教、鎖國,表示基督宗教並不適用於日本。在16世紀隨著貿易和航海技術發達,歐洲傳教士隨之來到東亞傳福音,中國、日本、韓國和台灣等等都有其腳蹤,也因此接收西方的科學知識,但因著傳播速度太快且衝突到祭祀傳統,紛紛豎起禁教的旗幟,因此產生又一波宗教迫害與殉道歷史。



                《沉默》最大的命題還是在於「 神為何對這些磨難沉默不語?」我覺得這是個「悖論」,若今天換成佛教徒、道教徒或其他宗教被迫害,那不也是要說「佛祖為何沉默不語?」「太上老君為何沉默不語?」人是出於自由意志「選擇」了一種信仰或任何事物,而沒有事物能脫離自然的法則,並非 神造成戰爭,而是人「選擇」發動戰爭,是否棄教也在於「人的選擇」,未棄教的人承受肉體死亡的痛苦,而棄教的人承受內心死亡的痛苦,自己的選擇豈能由他者來置喙和負責?


按照自由意志去「行動」之後,一定伴隨著名為<責任>的「代價」。
也就是說,在自己的選擇、自己的自由意志這過程的盡頭,會是<自己責任的結果>。
──鄭明析牧師

                  如果站在信仰立場要去看《沉默》,我覺得要抱持種「你在看導演對基督信仰的想法」來看,如果是衝著安德魯·加菲爾德要去看的粉絲們......這部片會讓你很難熬=_=b
                   現在的電影頂多做到讓人「身歷其境」,但並未能讓你真正瞭解歷史與知識,若是對於基督宗教或日本歷史有興趣的話,還是看書或探索頻道會收穫更多喔!

參考資料:
沈默Silence @movies【開眼電影網】
中、日、韓三國對天主教的最初反應之比較-古偉瀛
踏上"逐夢大道"的勇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