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

就算我不在了...你也可以好好照顧自己嗎?哆啦A夢‧哭了

      一看到實在很難略過的預告片,尤其開頭文宣是「謹獻給曾經是小孩的大人們」──喚起童年回憶簡直太揪心了!其實小時候沒有特別喜歡看這部卡通,但母親買了一套科學教育錄音帶便是以哆啦A夢和大雄等等來故事呈現,所以對這些角色並不陌生。


        看了預告大概就知道劇情是什麼,但裡頭的文字十分觸動內心:
有什麼獲得了,就會有什麼失去......
之前覺得理所當然的事,現在才發覺如此重要......

      我們總是在尋找人生的寶藏,甚至為此上天下海,行至萬里,卻在某一天失去某些東西後,才發現所尋覓的寶藏一直近在身邊......

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

星際效應!穿越宇宙尋找人類生存歸屬

人類生於地球,但不會在此終結。
Mankind was born on Earth. It was never meant to die here.
──電影【星際效應】(INTERSTELLAR)



        《黑暗騎士》系列導演Christopher Nolan所執導近期上線科幻片《星際效應》,邀請理論物理學家Kip Thorne一同刻畫呈現蟲洞、黑洞等宇宙面,以及未來人類在地球可能面臨的滅絕危機,打算帶領人們脫離地球,邁向未知卻是唯一能存續希望的世界。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每個人都是The Maze Runner!(非觀影心得慎入)

      不久前有機會聆聽到NSO國家交響樂團台灣音樂家的成功學講座,當中提及看到「移動迷宮」預告片時有很深刻的感觸──我們人生就像迷宮一樣,只有多跨一步時才能多看一點前方隱約的路,有許多未知和自我挑戰。
      年幼時在腦中撰寫人生企劃書,期盼15歲的自己能做什麼什麼,20歲的自己能完成什麼什麼,25歲以前要成就什麼什麼......到了15歲時發現沒有達成夢想時,想說那努力完成20歲的規劃吧!到了20歲尷尬地沒有實現時,想說那就拼拼25歲......最後只能一再嘆息現實和想像真的差距很大~
      每刻被與日俱增的年歲追趕,有時會想「如果能停留在某時」就好了......

2014年11月7日 星期五

主啊~請加加油!給天力量的攝理啦啦隊

      年少時滿想要學跳舞的,一方面是看起來很炫,另一方面,常常聽到音樂時,身體會很想跟隨著旋律,彷彿是要透過肢體來唱歌一般......但因為太內向且意識人,只能在腦中描繪樣子而已。
      直到那年我去了攝理教會......
      嗯,起初覺得滿好笑的。
      在聆聽三十個論聖經課程之前,教會的弟兄姐妹會聚集帶你一起讚美詩歌,唱歌嘛......因為我不敢在別人面前唱歌所以就看著歌詞聽他們唱。到點了某首歌後,所有人突然站起來!我有些詫異地看著他們要做什麼!?弟兄姐妹倒是不以為意地開始跟著歌曲跳起舞......
      這舞蹈跟我認知的熱舞很不同,動作大且簡易,但非常有力,而最特別的是──每個跳舞的人都充滿笑容。

2014年11月4日 星期二

洗愛--這是最後我所能為你做的

      本身非常不擅長打掃──雖然很努力想清掃乾淨,好比每次掃地都掃到右手食指內側快起水泡了,但還是很難做到有潔癖的人能認可的標準......(無奈攤手)
      這樣說可能有人覺得是牽拖,但從小在整潔部份其實沒被很多教導,拉撒呷拉撒大(台語),養成對「灰塵」不敏感的體質,當週遭有些雜亂時仍覺得「還好吧.......」
      甚至以前冬天會覺得:身體沒有很髒啊!每天都要洗澡好麻煩又好冷──現在不會這樣了別害怕~(趕緊洗白)



      像如此不會打理自己的我,對於養寵物的人真的很敬佩。貓啊狗啊如果沒訓練好就可能會隨地大小便,而且大多數在洗澡根本不會乖乖讓你洗(筋)......不過換成養小娃兒好像也差不了多少......滿不好意思地回想起幼兒時期是如何讓母親傷腦筋的。
      但詢問主人/父母的立場,儘管寵物/幼兒不聽話,還是會努力幫他們洗澡、弄得乾乾淨淨,因為即使只是「一點點髒污」,對於免疫力還不夠強的動物和小孩極可能造成致命的感染。

2014年11月2日 星期日

若航向大海的另一端......

      昨天有機會去了趟基隆,要處理的事務結束後到要去搭車的間隔時間,幾乎都待在基隆港附近,聞著鹹鹹的海水味,只希望能多把握一秒能好好看風景的時光......過去看慣了花蓮七星潭的海域,看到基隆港口時反而無法立刻聯想到大海。
      曾經有位牧師問我們說:「你看到大海時,會想到什麼呢?」
      有人覺得海浪不停拍打到岸上無法休息而感到疲累,有人則認為那充滿了希望和活力。聽完後我想起以前學過的一闕詞:

2014年10月24日 星期五

內心漸凍人


       蒼白的牆,蒼白的窗,外頭是蒼白的天空。
       躺臥的身軀已察覺不到床墊的軟度,尋不到牽動嘴角的神經,只剩眼瞳還能有些生氣地轉動......
      「不要放棄!」泛著金黃、青藍的耀眼光芒突現,應該是很溫暖的光──儘管已感受不到溫度。
      「會好的。」肯定的口氣促使眼眶忍不住濕潤。
       我......還有機會嗎!?

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

拿到銀子之後......沒有「天才」這種事


天國又好比一個人要往外國去,就叫了僕人來,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按著個人的才幹給他們銀子:一個給了五千,一個給了二千,一個給了一千,就往外國去了。(馬太福音25章14-15節)
        對網路生態不熟悉的我,除了幫忙教會粉絲頁的經營,今年也陸續開工了教會與個人的部落格,開始強烈體會到與時間競賽抗衡的緊張感。週遭的人認為寫文章對我應該不是太困難的事,但他們不曉得我為了寫出一篇至少讓自己能滿意的文章,總是不斷掙扎到胃痙攣般差點在地上打滾的痛苦......

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

從今以後

是誰
擁抱住淚流不止的我

不需要耗費十年、五年、三個月來確認
因為無可否認
內心死裡重生的震撼

當你不再原地踏步
當你不再茫然失措
當你不再痛苦呻吟
就能相信
所等待的他已來到

終於等到了,一起生活吧
既然相見了,一起生活吧
何必在乎流言蜚語
我們的天生緣分正譜寫著

從今以後
永遠一起生活吧

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痲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馬太福音11章5~6節)

是心靈的復活、行為的復活、生活的復活以及精神的復活,不是嗎?基督徒若相信並跟隨耶穌,這本身已經是復活。
──鄭明析老師

2014年10月13日 星期一

舊片新觀/ 從「愛在心裡口難開」到「愛在Line裡才開口」

        比起「說」,我更喜歡「寫」。
        文章若有錯字或語句不順之處,還可以修改後再重新發表;出口的話一但說錯了,即使只有一個詞也無法挽回。
        1997年讓傑克‧尼克遜(Jack Nicholson)奪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的《愛在心裡口難開》(As Good as It Gets),詮釋一名患有潔癖強迫症、離群索居的孤僻作家,在與唯一能讓他安心用餐的女服務生,以及因車禍請主角幫忙照顧狗的同性戀藝術家鄰居相處中,互相扶持改變的過程。
        這位能創作出暢銷書籍的作家,在現實中卻是無法與人好好相處的孤僻男士,或許對他而言,面對文字與書比要去接觸人更來得有自在與喜悅。

2014年10月6日 星期一

舊片新觀/ 扭轉未來的自己~The Kid

        在2000年由布魯斯威利(Bruce Willis)主演的【扭轉未來】(The Kid),那時的自己對這電影看得懵懵懂懂,直至今天,回頭觀看過往的時光,才發現兒時的期盼真的與現實相去甚遠。
        小時後的自己總希望自己趕快長大,以為只要成年了就可以具體實現很多年幼時尚且無法做到的事吧?想當個成熟獨立的大人,能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擁有自己的房子和汽車,能夠照顧年長的父母,認識心靈契合的伴侶等等......

        如今面對成長後的自己,卻是一項願望都未能達成。

2014年9月29日 星期一

如果我是男生/女生......艾瑪‧華森談性別平等

        美國女歌手碧昂絲(Beyonce Knowles)曾演唱的一首《If I Were A Boy》:「如果我是男生/我想我會懂得/和女生戀愛的感覺/我發誓會當個好男人/仔細來聆聽她的心聲/因為我了解被傷害的痛」闡釋男女之間的差異性。
        女警察、男護士、女司機、男秘書......當我們聽見這些名詞時,心中不免會有異樣的感受──男生應該要怎樣怎樣,女生應該要如何如何......其實許多刻板印象和價值觀都潛移默化地深值我們腦中,而我們未必自知。
        電影《哈利波特》系列中飾演「妙麗」的艾瑪‧華森(Emma Watson)在今年大學畢業後獲選為聯合國全球親善大使,近日她出席聯合國會議發表關於「HeforShe」運動的演講,邀請男性加入這爭取兩性平等與自由權益的行列。


2014年9月25日 星期四

一個絕對不能漏掉的角色扮演


        當過電玩迷或動漫迷的人一定聽過「角色扮演」一詞。所謂「角色扮演」顧名思義就是扮演一個已存在或被創作出來的人物,不論是電玩遊戲中的RPG或是實體上的Cosplay,通常都是因為喜歡這角色的外型、個性或種種設定而想扮演他。
        若問最想扮演的角色是什麼?每個人都有不同答案,但絕對不會聽到的答案就是──自己。

2014年9月23日 星期二

醫生治不好的病──唯有你能治癒


        凌晨二點我坐在麻醉門診外,看著電視不停播放颱風訊息與殺警案新聞。我既不是病患也不是家屬,純粹是個尋找遮風避雨處的游人。
        小時候非──常討厭看醫生。因著遺傳而來的病弱體質,只要天氣稍變或自己不小心就必定會感冒發燒,到診所報到時,無法不聞到的濃郁藥水味使我感覺病情又加重了 。另外很無法忍受除了自己以外的人碰觸自己身體,所以當醫生要聽心音時只感到煎熬與痛苦......想到之後還得照三餐吃苦藥就覺得很鬱卒。長大後身體強壯一些,能不看醫生就不看,除非真的遇到無法以抵抗力得勝的病狀。
        覺得看醫生的項目中最荒謬的門診就是精神科。我不相信那根深柢固的「心病」,只憑一個依照實驗與數據,完全沒一起生活過,對你的一切也不瞭解的心理醫生,其三言兩語就能醫治......不然就是藥物控制了。

2014年9月13日 星期六

為什麼這麼不公平!?


        如果有兄弟姐妹的人,小時候多少會抱怨父母比較疼誰,為什麼哥哥姊姊一定要「讓」弟弟妹妹?感覺越長大父母越不愛自己......
        當自己成熟懂事後再來看待,會知道因為對方比自己幼小,有很多事情無法像已經學會的自己那樣做到,自然需要更多的耐心與包容來教導他,而父母面對懵懂無知的子女也是如此。

2014年9月10日 星期三

游子他鄉-父母和弟兄不一樣

        中秋前一晚母親捎來電話......
        「我雖然叫你年底要考試再回來,但後來越想越不對──」
        「若是你的朋友們都返鄉,這樣不就只剩你一個人了嗎?我還叫你不要回來──」
        「如果只有你一個人,想回來就回來吃月餅啊!」
        隔著話筒,母親日漸衰老的臉龐浮現眼前,一時也不知該應諾什麼。

2014年9月2日 星期二

我們忘記了,月亮還記得


說到「月亮」,你會想到什麼?

從古代到現在的人們對於「月亮」都有特殊的情感。在無法透過科技能便利聯絡的時候,抬頭一看,似乎透過月亮就能將想說的話傳達給遠方之人......

2014年9月1日 星期一

中秋,解開心情來團聚吧

        每到中秋,鄭明析老師都會想起過去和父母在家鄉過節的景況.......

        老師跟父母一起住在故鄉並工作的時候,如果遇到中秋節,那時就會因為沒有錢而跑去山上,剪下長長一段8月成熟的野葡萄藤,然後放在木架上背回來送給父母。雖然沒有錢,但我卻這麼做了,想盡辦法一定要把佳節禮品送給父母。
        因為大哥在首爾,所以會買牛肉和各種禮物來送給父母。其他兄弟也會買禮物回來。
        爸爸吃了我摘回來的野葡萄後,說:「唉唷,好酸!」然後就皺著一張臉說:「這個太酸了,我不敢吃。」
        媽媽則說:「你只摘了野葡萄回來嗎?什麼時候才要去工作,然後像哥哥們那樣買牛肉回來呢?」
        至於哥哥們因為是住在首爾,所以看到我摘回來的野葡萄就很開心地拔下來吃,並且說:「真好!」我看到他們這樣,就覺得很有成就感。
        因為哥哥們住在都市裡賺錢來用,所以可以買都市的東西回來,但是老師待在月明洞山谷跟父母一起耕田,所以一整個月當中連錢都沒有摸過。雖然老師當時能奉獻大約韓幣100圜、30圜、20圜給教會,但是遇到節日時,仍然沒有錢可以去市場買些東西回來。
        假如當時父母在兄弟面前說一句:「現在是中秋節,就算是野葡萄,如果去市場買的話也應該很貴吧!」那麼我應該會很開心並感到滿足,然而父母並沒有這樣說。就算父母年事已高,但不瞭解的部分仍然完全不瞭解,所以父母並沒有說出這樣的話。
        即使是父母,也常會在不瞭解的情況下說話,所以各位回家過節時,或許父母會說出讓各位傷心的話,但希望各位總是要以和睦來對待父母。如此一來,各位的內心反而會更加舒服。只要以自己的內心、以愛來對待自己,也瞭解心情來對待自己就行了。

2014年8月26日 星期二

露西Lucy一窺<腦>與<超能力>最高機密!?


        法國名導演盧貝松去年在台灣為電影《露西》取景時引起不少話題,等到電影正式上映時不意外在台灣獲得極高的票房。除了可以看到熟悉的台北場景,動作女星史嘉蕾‧喬韓森運用超能力打鬥的場面也是一大賣點。

        電影透過摩根‧費里曼飾演的腦學博士提到:「一般人僅會使用到大腦一成的能力,如果能百分之百發揮的話會發生什麼事呢?」以此為主軸,由露西帶領我們見識未知的腦超能力領域──其實就是編導者的想像與推測

        若以科學角度來看《露西》會覺得很荒謬,但自古以來「科技」就是建立在「好奇心」與「想像力」的基礎上,才能有今天的發達與進步,所以「想像」、「思考」是很重要的。

2014年8月20日 星期三

你心目中的理想愛情塔?


是否曾經想過「理想對象的條件」呢?

通常第一層可能會想對方的外貌、學歷、職業或家境等等;第二層則會期盼對方具有怎樣的個性和興趣;而第三層可能是較少人觸及的部份──要如何一起生活呢?

不過現實中會發現「理想對象真難找」、「可惜我不是對方的理想對象」或「理想對象只是個參考罷了」等等,但這些問題似乎會因著一句話而解決,那就是......


2014年8月15日 星期五

原諒七十個七次的方法


常人說愛多少若變成了憎恨,就會恨多少......
若已憎恨,是否也有可能轉變成相對質量的「愛」呢?

        大衛為以色列民族擊殺囂張跋扈的歌利亞將軍後,人們都很推崇大衛,導致他往後被掃羅王不斷迫害,度過一段逃亡的歲月。在每天的生死交關中,大衛更努力禱告與獻上讚美,寫下了許多對 神告白的詩歌。

當止住怒氣,離棄忿怒;
不要心懷不平,以致作惡。

因為作惡的必被剪除;
惟有等候耶和華的必承受地土。
(詩篇37:8-9)

        耶穌提到<愛仇敵>部分說:「你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們的鄰舍,恨你的仇敵。』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馬太福音5章43-44節)

        對常人來說是很不可思議的觀點──憑什麼別人明明對我不好我還要對他好?什麼右臉被打連左臉也給他打(馬太福音5章39節)?難道是瘋了嗎?

2014年8月11日 星期一

讓內心活過來


        有個讀文學研究所的朋友曾開玩笑,當他看文本時,儘管中間洋洋灑灑一堆論述,但不用懷疑──最後一定是寫「尚待研究」或「沒有結論」等等。
        當我們做一個習題,或是面對一件需要判斷的事情,但答案卻是這也可以,那也可以,無法下定論也沒有解決到根本,最後只會感到茫然且空虛。
        若能有一件事,可以讓自己很確定答案,即使那答案不符合普遍價值觀和別人的看法,但仍能讓自己產生強烈的信心與喜悅。

2014年8月10日 星期日

創造之後,是管理

人對 神的愛是屬靈的愛、腦的愛,這愛的首要條件是──潔淨。

        人如果只有「自己」吃喝、睡覺、洗澡,如此只管理「自己的身體」是無法生存的。
        必須要每天管理跟自己共存的「萬物」、「生活必需品」以及「房子、房間、庭院、環境」,如此自己也才能夠存在。
如果不管理「環境」而變得骯髒,就會產生病菌和害蟲,終究連「自己」也無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