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5日 星期五

大地震、告別式與復活

    4月3日早上被地震搖醒後,發現過了好幾秒還沒停,瞬間回想起2018年晚上發生的0206大地震,於是趕緊從房間搖搖晃晃地跑去開大門,怕鐵門會變形卡住。地震平息下來後,同住的教會姊妹才敢從房間出來,檢查家中確定沒有摔破的碗盤和傢俱,透過網路查詢發現方才的地震達芮氏規模7.2,震度達到6強

2024年3月27日 星期三

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誰呢?

    2024年3月27日中午,張萬正牧師安息主懷,在他93年的人生歲月裡,從33、34歲開始牧會了30年,隨後轉換到攝理教會度過了30年的信仰生活,直到如今蒙主恩召。約16年前,筆者為了就讀大學離家去到他鄉,原本去的教會推薦當地的友教會讓我能繼續聆聽三十個論聖經課程,每次前往教會禮拜時,都會看到座位最前排坐著一位白髮蒼蒼、很認真聆聽證道的老爺爺,後來在姊妹的介紹下認識了這位親切的阿美族張牧師,牧師知道我是慕道友,非常堅定地鼓勵我繼續學習聖經和參與禮拜,向他提到的鄭明析老師學習。

2024年2月25日 星期日

眨了眨眼 鄭明析牧師與他的母親黃喜悅勸師

     2月25日是攝理教會鄭明析老師的母親,黃喜悅勸師的忌日,老師時常會提到他與媽媽之間有趣或感動的經歷,對於在家庭關係中與媽媽最為緊密的我來說,非常能夠對那些故事有所觸動。

    黃喜悅勸師年輕時隨著丈夫到韓國月明洞山谷度過極為艱辛的生活,幾十年當中拉拔七名子女平安長大,擁有過往傳統婦女的韌性與超人般的忍受力,鄭明析老師提到媽媽常說:「我就算倒過來生活也能活。」因為<就算倒立也還是活著比較好>的這想法確立在她心中,所以她就算辛苦也不覺得那很辛苦,不覺得痛苦是痛苦。(2018年8月31日週五清晨證道話語節錄)

2024年2月5日 星期一

泳不放棄(NYAD) 勝過電影的真人真事 瘋狂的人會成功

    這是我第五次站在這個海岸,古巴海岸,望著遠處的地平線,再次相信我將成功橫渡這片遼闊的危險海域。不僅是我已嘗試了四次,世上許多傑出的游泳健將自1950年以來即開始嘗試,至今仍無人成功。──黛安娜·奈德(Diana Nyad)

    1978年28歲的黛安娜‧奈德第一次挑戰從古巴哈瓦那游到佛羅里達基韋斯特島,這110英哩(177公里)的水中之路從未有人能在沒有防鯊籠保護的情況下成功游完,但她在遭遇水母的毒刺攻擊下不得不放棄。32年之後,60歲的奈德下定決心再次面對這項生命中極端艱鉅、幾乎不可能成功的目標,並在幾年當中經歷籌備、失敗、再重整......2013年,64歲的奈德與她的團隊第五次踏上征途,經歷53小時,在9月2日完成了這史無前例的壯舉。

2024年1月28日 星期日

移山的信心要多大才有用?宗教只是一種心理安慰嗎

    身邊有一些印象中在一起很久的情侶朋友,可能到了某天偶然從其他人或社群網站得知他們分手有段時間,已經各過各的生活不再聯絡,除掉一些上升到民事法庭的因素,多數都是情感淡了、無法再忍受下去而分開。許多人在熱戀期總是和對方有說不完的話,恨不得每分每秒都黏在一起,然而當對方不再那麼積極回覆訊息,或是不再那麼認真看待自己的問題和意見,似乎就能聞到一種愛情即將過期的味道。

    對於離開基督信仰的人好像也可以用上述來這麼比喻,當自己沒有得到像以前那麼多的恩典,弟兄姐妹對待自己也沒有像還沒受洗前那麼關心積極,尤其是在遭遇困難時禱告祈求的事情沒有實現,都會成為導火線讓人全盤否定過去所體會 神和耶穌的愛,對於聖經的教導也容易流於自我主觀去解讀。有些離教者會在一段時間自我沉澱之後,逐漸找回對 神和主的確信而再恢復信仰,有些選擇度過自己的生活,而有少數會成為極端反對者,控訴教會或教友對自己造成的傷害,放大自己的負面情緒多於根據事實的陳述。

   但是不論是否想繼續這段感情/信仰,選擇都在於自己。人或許還會情緒勒索,可是 神和耶穌的立場從來不會去強迫人盲目追隨信仰,聖經的話語就像婚約誓言那樣絕對,因此才敢說是「真理」,而是否要套上這婚約的戒指,必須要人自己願意伸出手才行,強迫的婚姻和愛情都是種犯罪。

2024年1月25日 星期四

誰是下個流言終結者?【奧本海默】能否幫諾蘭奪得奧斯卡最佳導演

    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是一個以將電影藝術商業化最成功的一名導演,無疑諾蘭在電影界打造了一條目前只有他能橫行的專用道,不論是1998年第一部長片【跟蹤】就開始在玩他擅長的非線性敘述,這電影手法延續到之後的【記憶拼圖】、【頂尖對決】以及改編自經典超級英雄漫畫【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諾蘭既可以拍出【全面啟動】這種虛實交替的哲理動作大片,也可以將【敦克爾克大行動】這類枯燥的歷史紀實電影拍攝出新局,當你以為【天能】已經是諾蘭風格敘事炫技的極致時,如今【奧本海默】很可能成為諾蘭獲得最高成就的作品。

2024年1月19日 星期五

神的行動藝術品

    從小到大認識過的同學幾乎都不記得名字了,但有一、二位仍然鮮明存在記憶中,他們並非跟自己特別交好或者擁有傾國傾城的容貌,卻如同一幅難忘的美麗風景,從未隨著時間而褪色。一位是國中當班長的女同學,她是標準的成績好、個性謙和但做事很有魄力,如同漫畫裡才會出現的優秀角色,身為社交障礙者的我曾一度主動去接觸她,希望可以跟她當朋友,但著實不擅長聊天和維繫情誼,後來也就不了了之;另一位是高一時期一個身高不高又皮膚黝黑,但身材很結實,有一雙可愛的大眼睛,是少見脾氣很好且不自以為是的男同學,常被同學當成吉祥物一般捉弄也沒發火過,而他本身也搞笑但不下流,讓有厭男症的我也討厭不起來,看到他倒是不自覺心情會好起來。

    後來分析了一下這些會讓我產生好奇的人物,其實就是自己所嚮往卻不容易做到的理想人格類型,在他們身上很自然且有魅力,放在我身上就需要很多刻意努力加練習,這也成為之後會去到攝理教會的契機,因為遇到擁有像上述相似氣質的人,我也想要改變成自己所期待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