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1日 星期四

亞瑟:王者之劍 有史以來最痞的亞瑟王


    兒時的亞瑟(Arthur)因叔叔沃帝根(Vortigern)發動奪權叛變而流亡,被一群妓女發現並收養,在極度惡劣的環境成長。在沃帝根王權即將穩固之時,曾由前任國王持有的王者之劍卻在水流退去後出現,要擁有王者之劍的力量就必須消滅尤瑟王(King Uther)唯一嫡子亞瑟。亞瑟在梅林的女弟子桂妮薇兒(Guinevere)和反抗軍的幫助下,一邊學習駕馭王者之劍一邊抵擋沃帝根的追殺。
    會想去看這部關於亞瑟王的電影是因為導演蓋瑞奇(Guy Ritchie),他之前執導的「大偵探福爾摩斯」和「秘密特工」都是我滿喜歡的作品,衝突對立的角色塑造和頗具創意的動作場面,雖仍是嘴砲機靈型主角,但此次是充滿魔幻與特效的嘗試。
    對於亞瑟王會先想到1963年迪士尼動畫「石中劍」(The Sword in the Stone)的少年華特和梅林法師,而現在許多年輕人受日本動漫影響可能多認為亞瑟王是女人()。不過關於亞瑟王是否真實存在於歷史至今仍有許多爭議和理論,但也因此人們對於這樣的英雄傳說有更多的發想空間和型塑。
    根據「亞瑟王傳說」,石中劍(Caliburn)和王者之劍(Excalibur)並不是同一把劍,不過電影有將兩把劍的獲得方式呈現出來。另外聯手沃帝根攻打尤瑟王的莫德雷德(Mordred)原應是亞瑟王的外甥,而電影中的女法師桂妮薇兒(我是之後上網查才知道名字,電影壓根沒提= =)則只是亞瑟王的王后,幾位反抗軍成員的名字即是圓桌騎士的其中幾位,基本上「亞瑟:王者之劍」電影已算是一個新版本的亞瑟王故事了。
    電影中最印象深刻的角色即是正反兩派的亞瑟和沃帝根,從沃帝根的結局看到「你越想避免那結果而拚命付出的代價,反而就是促成其結果的條件」,在妓院長大的亞瑟原本只是想努力積累財富和報答收養者恩情來度過人生,是沃帝根一再逼迫促使他燃起為犧牲的父母和朋友復仇與推翻王權的決心,這有些諷刺意味的宿命因果論在許多作品都可以看到。
    亞瑟親眼目睹父母的死亡成為他多年的夢魘,無法直面痛苦回憶導致他無法駕馭王者之劍,女法師也跟他說許多人都辦不到「面對」,但這就是平凡人和王者的差異。當亞瑟逐步克服心魔並願意擺上性命去奮戰時,他才得以從父親手中「傳承」王者之劍及其使命。雖然一直提到天生王者和生而為王,但要成為怎樣的人物仍在於亞瑟自己的決定。
    覺得可惜的是本片出現輔助亞瑟的法師不是梅林而是桂妮薇兒,且似乎只會控制動物和磨藥,貌似能力不弱卻又一直被捉起來成為亞瑟的弱點;本應也是法師的沃帝根只看到他玩火球就沒再顯現更多的能力,甚至還需要付出沉重代價去換取與王者之劍抗衡的力量,但好好魔法不用去肉搏,難怪還是慘敗。(請參照雷神索爾和復仇者聯盟的洛基XD)所有法力輸出全靠王者‧真主角‧之劍。
    對於這部重新呈現亞瑟王故事的電影,內容情節並沒有太大的驚喜,但視覺特效還滿值得一看,大部分片段節奏明快不拖泥帶水,人物互動也有笑點但明顯沒有福爾摩斯或秘密特工多,但許多精彩的動作畫面倒是填補了一些不足
    記住,激發王者之劍要用雙手,光單手不行,而且使用者綁定喔: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