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是一個以將電影藝術商業化最成功的一名導演,無疑諾蘭在電影界打造了一條目前只有他能橫行的專用道,不論是1998年第一部長片【跟蹤】就開始在玩他擅長的非線性敘述,這電影手法延續到之後的【記憶拼圖】、【頂尖對決】以及改編自經典超級英雄漫畫【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諾蘭既可以拍出【全面啟動】這種虛實交替的哲理動作大片,也可以將【敦克爾克大行動】這類枯燥的歷史紀實電影拍攝出新局,當你以為【天能】已經是諾蘭風格敘事炫技的極致時,如今【奧本海默】很可能成為諾蘭獲得最高成就的作品。
想起在2016年李奧納多·狄卡皮歐終於奪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時,許多從1997年【鐵達尼號】就看著小李子從美少年變成熟男大叔的影迷都為其感到高興,雖然不論是奧斯卡金像獎還是金球獎等等都是種票選機制,但或許就像有個相戀多年的愛人,婚姻雖然只是一紙契約,卻是對其愛情重要的實質承諾。奧本海默沒有獲得諾貝爾獎不代表他在科學領域沒有建樹,卻不免成為一種質疑他實力的話柄;諾蘭沒有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在他的影迷心中絲毫不減其崇拜,但還是會為這為「神導」感到惋惜。
影像就是有種魔力可以輕易引導觀眾去相信所呈現的一切,儘管許多是虛構的內容,或是編導有意識的安排,但人看到的當下都會認為是真的。不論是風度翩翩、善於操縱人心的食人魔醫生,還是揮動魔杖、念出咒語就能打掃好一切的魔法世界,抑或一名對科學狂熱的天才只是政治角力的「無辜受害者」,這個信以為真的想法可能是暫時,也可能成為永久不滅的信念,而人要改變自己的初始印象和看法其實並不容易。
這些潛移默化的引導未必全是不好的,只是其中也不乏帶著惡意和炒作充斥,關鍵還是在於觀看者如何去思考和辨別。現在人手一機或多機的時代,父母很難規範孩子去看或不看哪些的資訊,因此教導「分辨的能力」非常重要,給他們釣竿去釣魚,過程中要讓他們知道哪些魚可以吃,哪些可能含有對身體有害的重金屬,釣到垃圾的話不要留在身上而是該拿去資源回收,我們也要讓自己當個不丟垃圾到大海的人等等。
要懂得分辨沒有益處的事,不要去做,有些事情是為了未來而做的,儘管現在沒有益處,去做之後就能在未來得益處。因此,每一個人都要分辨。(20240124鄭明析牧師證道節錄)
對於感性取向的艾莉來說,諾蘭電影呈現的人性情感就有些過於平面?內斂?或者根本沒有太多著墨?就像他提供了無懈可擊的邏輯骨架,但是血肉的部分就必須由足夠實力的演員去填補空白,而這問題在【敦克爾克大行動】使用大量新生演員的情況就會有些尷尬,但在【奧本海默】憑藉席尼‧墨菲、小勞勃‧道尼、艾蜜莉‧布朗等戲骨,而且奧本海默本人在歷史上的複雜性,對於諾蘭在這部電影獲得的成功絕對舉足輕重。當然這是極為主觀的看法,只能說艾莉不是諾蘭的知音,諾蘭的電影也不是艾莉的菜罷了。
想看懂諾蘭電影的建議,就是對其每一片段做筆記,看完之後將片段分類並重新排列組合,像福爾摩斯一樣排除所有邏輯不通的順序,剩下的就大概會是諾蘭電影的原貌,對於喜歡推理解謎的人會是不錯的挑戰,除此之外的各種哲學思辨或立場對弈,諾蘭僅是拋磚引玉來帶起討論,就如同奧本海默現在掀起的各種論戰熱度。不論奧斯卡最後獎落誰家,還是期待諾蘭導演下一部電影又會嘗試何種挑戰。
本部落格文章:人對於洗腦的恐懼來自於邪教和政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