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

從今以後

是誰
擁抱住淚流不止的我

不需要耗費十年、五年、三個月來確認
因為無可否認
內心死裡重生的震撼

當你不再原地踏步
當你不再茫然失措
當你不再痛苦呻吟
就能相信
所等待的他已來到

終於等到了,一起生活吧
既然相見了,一起生活吧
何必在乎流言蜚語
我們的天生緣分正譜寫著

從今以後
永遠一起生活吧

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痲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馬太福音11章5~6節)

是心靈的復活、行為的復活、生活的復活以及精神的復活,不是嗎?基督徒若相信並跟隨耶穌,這本身已經是復活。
──鄭明析老師

2014年10月13日 星期一

舊片新觀/ 從「愛在心裡口難開」到「愛在Line裡才開口」

        比起「說」,我更喜歡「寫」。
        文章若有錯字或語句不順之處,還可以修改後再重新發表;出口的話一但說錯了,即使只有一個詞也無法挽回。
        1997年讓傑克‧尼克遜(Jack Nicholson)奪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的《愛在心裡口難開》(As Good as It Gets),詮釋一名患有潔癖強迫症、離群索居的孤僻作家,在與唯一能讓他安心用餐的女服務生,以及因車禍請主角幫忙照顧狗的同性戀藝術家鄰居相處中,互相扶持改變的過程。
        這位能創作出暢銷書籍的作家,在現實中卻是無法與人好好相處的孤僻男士,或許對他而言,面對文字與書比要去接觸人更來得有自在與喜悅。

2014年10月6日 星期一

舊片新觀/ 扭轉未來的自己~The Kid

        在2000年由布魯斯威利(Bruce Willis)主演的【扭轉未來】(The Kid),那時的自己對這電影看得懵懵懂懂,直至今天,回頭觀看過往的時光,才發現兒時的期盼真的與現實相去甚遠。
        小時後的自己總希望自己趕快長大,以為只要成年了就可以具體實現很多年幼時尚且無法做到的事吧?想當個成熟獨立的大人,能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擁有自己的房子和汽車,能夠照顧年長的父母,認識心靈契合的伴侶等等......

        如今面對成長後的自己,卻是一項願望都未能達成。

2014年9月29日 星期一

如果我是男生/女生......艾瑪‧華森談性別平等

        美國女歌手碧昂絲(Beyonce Knowles)曾演唱的一首《If I Were A Boy》:「如果我是男生/我想我會懂得/和女生戀愛的感覺/我發誓會當個好男人/仔細來聆聽她的心聲/因為我了解被傷害的痛」闡釋男女之間的差異性。
        女警察、男護士、女司機、男秘書......當我們聽見這些名詞時,心中不免會有異樣的感受──男生應該要怎樣怎樣,女生應該要如何如何......其實許多刻板印象和價值觀都潛移默化地深值我們腦中,而我們未必自知。
        電影《哈利波特》系列中飾演「妙麗」的艾瑪‧華森(Emma Watson)在今年大學畢業後獲選為聯合國全球親善大使,近日她出席聯合國會議發表關於「HeforShe」運動的演講,邀請男性加入這爭取兩性平等與自由權益的行列。


2014年9月25日 星期四

一個絕對不能漏掉的角色扮演


        當過電玩迷或動漫迷的人一定聽過「角色扮演」一詞。所謂「角色扮演」顧名思義就是扮演一個已存在或被創作出來的人物,不論是電玩遊戲中的RPG或是實體上的Cosplay,通常都是因為喜歡這角色的外型、個性或種種設定而想扮演他。
        若問最想扮演的角色是什麼?每個人都有不同答案,但絕對不會聽到的答案就是──自己。

2014年9月23日 星期二

醫生治不好的病──唯有你能治癒


        凌晨二點我坐在麻醉門診外,看著電視不停播放颱風訊息與殺警案新聞。我既不是病患也不是家屬,純粹是個尋找遮風避雨處的游人。
        小時候非──常討厭看醫生。因著遺傳而來的病弱體質,只要天氣稍變或自己不小心就必定會感冒發燒,到診所報到時,無法不聞到的濃郁藥水味使我感覺病情又加重了 。另外很無法忍受除了自己以外的人碰觸自己身體,所以當醫生要聽心音時只感到煎熬與痛苦......想到之後還得照三餐吃苦藥就覺得很鬱卒。長大後身體強壯一些,能不看醫生就不看,除非真的遇到無法以抵抗力得勝的病狀。
        覺得看醫生的項目中最荒謬的門診就是精神科。我不相信那根深柢固的「心病」,只憑一個依照實驗與數據,完全沒一起生活過,對你的一切也不瞭解的心理醫生,其三言兩語就能醫治......不然就是藥物控制了。

2014年9月13日 星期六

為什麼這麼不公平!?


        如果有兄弟姐妹的人,小時候多少會抱怨父母比較疼誰,為什麼哥哥姊姊一定要「讓」弟弟妹妹?感覺越長大父母越不愛自己......
        當自己成熟懂事後再來看待,會知道因為對方比自己幼小,有很多事情無法像已經學會的自己那樣做到,自然需要更多的耐心與包容來教導他,而父母面對懵懂無知的子女也是如此。